夏至过大年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5年第06期 作者: 黄秀芳 

标签: 中华遗产卷首语   

清明节后,住在山里的朋友唤我去帮着种花,前院后坡的,说工程不小。还说,再晚过了这个时机,花活不了。我愣了一会儿才琢磨过来,哦,原来自己家里种花也讲究时令。

这真是一个久违的感觉。年复一年,朝九晚五,守着钟表,盯着电脑的日子,已然麻痹了我们感知自然的神经,更不用说与自然节律合拍了。

然而,曾几何时,因时而动,不违天时,不失农时,一直是农耕社会的行为准则。我想起《诗经》里那首着名的《七月》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当七月大火星向西方沉落,天气转凉时,妇女们该缝制寒衣了。否则十一月北风吹,十二月寒气冷,没有粗布麻衣,将如何过冬?

《国风·豳风·七月》是一幅西周时期豳地悠然有序的乡村生活画卷,每个月,农人都有应景的事:正月修锄犁,二月去耕种。三月修剪桑树枝,四月远志结了籽,五月知了阵阵叫。六月纺织娘振翅。七月伯劳声声叫,八月开始把麻织……全诗八章,每章各十一句,按时序叙事,俨然就是一首以物候和星象定农时的农事歌。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