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无奈的儒商

祠堂的秘密
徽州人行商,往往离不开宗族的支持,而祠堂,既是他们精神寄托,也是议事立约的场所,所以祠堂,不仅承载着徽州人的荣耀,还隐藏着一些徽商致富的秘密。曾经的徽商虽远去,但见证风雨的祠堂仍在。图为祁门县叶姓祠堂,过年期间,叶家几个族人在此守夜。
徽州人行商,往往离不开宗族的支持,而祠堂,既是他们精神寄托,也是议事立约的场所,所以祠堂,不仅承载着徽州人的荣耀,还隐藏着一些徽商致富的秘密。曾经的徽商虽远去,但见证风雨的祠堂仍在。图为祁门县叶姓祠堂,过年期间,叶家几个族人在此守夜。
国境附近的“山贼”已经困扰吴主孙权很久了。在吴国首都建业(今南京)以西的山区,有大量的“山岳”盘踞,这些山岳一直对吴国保持着不合作的态度,而吴国若想进兵魏国合肥,军阵前线背后有这么一个庞大的不合作区域,着实令人不安。公元234年,年轻的将领诸葛恪受命,清剿丹阳山岳,他步步为营,终将此处的山岳原住民逼出了山区,在地多人少的三国时期,走出山区的山岳人很快定居到了平原,而他们之前住的地方,就这么空了下来——山区,在农业社会毕竟贫瘠,吸引力不大。
后来三国成了云烟,统一三国的西晋也快要完了,中原再遭兵革。一部分中原士族离开家乡,来到山岳故地落脚,这里土地虽然贫瘠,但有群山环绕,倒是避难的好地方。中原移民在这里分族而居,建立了新的家园,此处,在后世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徽州。
毕竟山多地少,当徽州人口再次繁茂之后,吃饭就成了问题。乱世之中,徽州人既不想离开宗族和山水的庇佑,又需要在有限的资源下养活家口,人们必须想些别的门道。
《歙事闲谭》有这样一个传说:东晋初年,晋朝宗室司马曦曾出镇新安(徽州),在他归朝之后,独爱新安歌舞,常命歌女扮作新安少妇,唱凄苦离别之歌。新安江畔何多离歌?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