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墨徽州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5年第05期 作者: 雷虎 

标签: 宣城市   歙县   文化遗产   文化符号   

笔、墨、纸、砚,文房四士,是中华传统书画的载体,『墨韵万变,纸寿千年』,令上千年的作品仍历久弥新。古徽州自古便是文房四宝的重要产地,宣纸、宣笔、徽墨、歙砚是古代文人雅士的至爱。而其中,尤以纸墨誉满天下。一刀纸、一锭墨尽是文人的情怀。

蔡襄悄悄地说:“想不想换一下?”

第一次见到徽墨是在书法家金鑫家中,他从书桌上抽出一个古朴的木箱,就如多拉A梦取出百宝袋。木箱才一开,一股清新的气味就充满了整个房间。“这是八十年代上海曹素功墨厂顶级油烟101,这是七十年代胡开文墨厂的松烟墨……”金鑫每闻过一块墨后,就拆开包裹着墨块的油纸让我看墨块底部的标签,状若心急的新郎在掀新娘的盖头,又如小脚的老太太翻开手帕包裹的银元。以前只看过名为《闻香识女人》的电影,这次却有幸见到闻香识墨的现场。

捞纸
在宣纸上写字画画很风雅,做宣纸却不那么风情。有18项关节,100多道工序。图为捞纸,纸张的薄厚均匀,全凭工匠的手上功夫。

当油纸揭开后,屋子里发出一陈惊呼。金鑫点了点头,似乎很享受这尖声惊叫的感觉。“原来墨可以这么美!” 

一张张油纸都被揭开后,一幅幅画卷就展现在眼前:每一块单独的墨,都是一场情景剧:陶潜卧松、太白醉酒、东坡泛舟,而每一套墨组合,则是一套套连环画:西湖四十六景、棉花耕织图、百川赴巨海、众星环北辰……

这些墨都是过去二十年间金鑫爱屋及乌的结果,而他对徽墨的历史更是信手拈来。金鑫告诉我,徽墨,一开始只是作为“徽州所产之墨”的统称,即由安徽省古徽州府所辖歙县、黟县、祁门县、休宁县、绩溪县、婺源县等一府六县组成的“古徽州”所产之墨。据《徽州府志》载: 唐时河北易州墨工为躲避战乱,逃亡到黄山脚下。“渡江至歙,见此地多松,留居造墨”。南唐后主李煜喜文墨,便封奚廷珪为墨务官,并赐国姓“李”。于是,人们叫他李廷珪,并称他所制之墨为“李墨”。从此李墨名声鹊起,有

责任编辑 / 黄鑫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