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的风景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5年第05期 作者: 李小波 张建平
标签: 歙县
黄山脚下的歙县以徽墨和歙砚闻名,看惯了徽州的粉墙黛瓦,在这里我似乎找到了发触的笔端。桌上的一方砚台,是几年前游览购得,耕种闲暇的老牛,一泓水塘,半轮清月,婉约出天光山色,自然地舒展纹理,将徽州的千村万水,呼之欲出。

皖南古村落太多,从徽派建筑,山川形胜,到听不完说不尽的文人商贾轶事,旅途归来,还有游离在路上的感觉。但是,这方玩砚,让我放佛把一个村落握于手中,悉于心中。被誉为“中国水口第一村”的唐模,水口的十亩方塘,就这样浓缩于方寸砚池。“唐模棠樾,饿死情愿”,这句徽州谚语,反映了这两个地方的钟灵毓秀。遥想当年从歙县古城出发,仅仅十余里路程,其间穿过纪念碑式的棠樾牌坊,聆听到徽商和徽州女人的兴衰荣辱,带着一丝怅然,来到唐模的时候,我有一种释然回家的感觉。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吴若峰
别有洞天
唐模以“水口村落”为特征,水口一词,起源于原始的天文地理观。古人观察到太阳每日东升西落,河流自西往东,于是想象,西北的天是倾斜的,东南的地是低平的,加上传说中的“共工怒触不周山”,撞断了天柱,所以,河流从西北而来,向东南流去,就成为村落选址规划的理想格局。水流出入的地方,被称作“水口”,其中入水口称“上水口”,出水口称“下水口”,而精华更在下水口,这里要山环水抱、顾盼流连、聚气藏风,才能留住水所比附的财气。上、下水口又恰似“天门”和“地户”,天门开财源来,地户闭财富留。远古的天人合一观,就这样通过一条河流与村庄的关系表达出来。
山、水、树是水口的三大要素,入山寻水口,登局定名堂,村前的山无论高低,形成对峙之势就是佳境,以狮山、象山或龟山、蛇山命名它们,称为“狮象把门”、“龟蛇锁钥”,寓意着吉祥平安。蜿蜒的曲流顺着山之形、水之势,从两山之间的豁口流入,蓄积成一汪池塘,再进入相对闭合的村庄,与人们的生活发生交集,这就是理想的上水口模式。而我们的唐模之旅,则是从水之精华——下水口开始。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