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珍:压垮晚清的最后一个刺客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5年第03期
标签: 秘档
1912年1月26日傍晚,农历腊月初八,正是北京冬天最冷的时节。冬日天黑得早,呼呼的北风咆哮着,西四的几座牌楼把住街口,朔风呜呜怪叫着吹过,显得有些阴森。
此时一辆马车穿牌楼,直奔着大红罗厂的胡同而去。车刚停稳,门帘卷起,车上的人迈下一只脚,正看见一个身着清军官服、佩刀的小个子青年挡在大门口中间,乍看还有些熟悉,又无法确认来者身份,便向他大声辞道:“有什么要公,夤夜到此?明日叙谈罢。”

刺客彭家珍殉难后的遗照,他为推进共和而血溅轩辕。
不料,那青年右手从外套口袋里掏出了一个黑糊糊的东西,猛地掷向下车人。那黑糊糊的东西弹得两下,便发出爆炸的巨响,引起一片纷乱……
从炸弹掷出到爆炸,只有短短两三秒钟,但历史却在这一刻定格。被称为“红罗厂事件”的炸弹刺杀案,最终竟造成十数人死亡,包括被袭击者与掷炸弹的青年人。事件不仅引起了轰动,也引发了时事的剧烈变革,甚至有人指出,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国即是在这声巨响中诞生。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