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里的犹太人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5年第03期 作者: 东三 

标签: 历史拾遗   文化遗产   民族与宗族   

北宋初年,一支犹太人经过多年漂泊来到了东京开封,并在这里永久定居。这支崇尚蓝色的商业民族,如何在以农为本的黄土大地上生活?一群在世界各地拒绝同化、固守民族信仰的人是如何融入中华民族的?他们现在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千年间他们生活的故事,可以给我们最好的答案。

一支驼队驮来的奇迹

公元998年,北宋咸平元年,这是新帝赵恒正式执政的第一年。

正月十六,昨日“闹元宵”的喧闹并没有使京城开封的居民感到疲惫,晨光中新的一天一切如常。位于东京开封城西南的新郑门刚刚开启,城门口等待入城的商人已排起了长队,悠扬的驼铃声中,一群深眼窝高鼻梁的异域商人加入了等待进城的队列,相较于这些异域商人对道路两旁的琼林苑和金明池的艳羡,京城市民并没有给这支上百人的异域商队更多的关注——各色的异域商人在当时的开封已是屡见不鲜,而这支队伍所带的主要货物“西洋布”也似乎太过寻常。

左页图为清代开封犹太人赵文魁的画像。自宋代起就在开封定居的犹太人可以与汉人通婚,经过千年的融合,晚清时的开封犹太人说汉语、穿长袍、留长辫,几乎与普通中国人没有任何区别,但是赵文魁高挺的鼻梁还是透露出他千年不变的犹太血统。
供图/Bibliography

按照当时国际上与中国进行贸易的诀窍,这支队伍的首领自称是“前来进贡”,开封府的官员按照流程对他们进行身份登记时,发现这个商团的首脑是一个“僧侣”,这引起了开封府的重视——新皇比先帝更喜欢神道设教,而各种外国僧团的到来,无疑在番邦臣服的意义上又多了几分神明庇佑的意味,故对于这种带有宗教性质的“使团”,他是乐于优先接见他们的。

这批商人很快就见到了帝国新首脑,当然这批人并未给赵恒留下更多的印象——这样的“外来和尚”在当时有很多,念的经似也不比大相国寺的和尚高明许多,这批商人在觐见时提出在首都开封长期生活的请求,皇帝也并未因此多留心,作为当时世界首都的东京开封吸引了太多的外国人,皇帝认为他们只要不闹事,想留就留下吧,还可以展现我大宋万国来朝的气象!故惜墨如金的史官在《宋史·真宗纪》记录这件事时仅仅写道“咸平元年,正月辛巳僧你微尼等自西天来朝,称七年始达。”对史官而言,皇帝对商团请求留居的答复如同商团的货物一样寻常,可以忽略不记。

责任编辑 / 陈立长  图片编辑 / 吴西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