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何以堂皇
标签: 中华遗产卷首语
1928年,洛阳金村古墓出土了战国时期的数千件文物,其中有一件是错金银刺虎镜,一个披甲、执短剑、戴冠的骑士赫然其上。很多人关注他是否是骑兵,因为战国时期,骑兵乃中原地区的新式兵种。而我所感兴趣的是他冠上左右两边插的羽毛,根据专家解析,那是鹖尾,骑士所戴就是鹖冠,乃战国与汉代武官之冠。鹖性好斗,至死不却,武士冠上插以鹖羽,以示英勇。因此后世武官皆戴鹖冠。
武官戴鹖冠,那么文官呢,戴进贤冠,意喻有举荐贤能之义务。进贤冠就没有诸如笔墨之类的的装饰吗?还真有。在山东沂南汉墓出土的画像石里就有这么一个画面:两位身穿袍服的奏事官吏,头戴进贤冠,耳旁像簪花一样插着一支笔,叫簪笔。簪笔是汉代一种制度,官吏奏事必须书写于奏牍也就是木简上,写完笔没处搁,就插在耳边,后来竟成官制具文。到了北朝时,还可见到簪笔,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由冠后悬垂一根缨繐到额前,叫“垂笔”。
看来,一种服饰的出现与流行,有各种各样的缘由,但纵观中国服饰史却会发现,其中权重最大的,是政治因素。我们还可以冠为例。
在古代男士的冠中,最为尊贵者是冕,它是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一种礼冠,专用于重大祭祀,叫冕冠。令今人不可思议的是,冕冠的每一部分都有说法。比如顶盖,叫冕板,一般为长条形,前圆后方,后端又比前端高出3厘米左右,这是象征戴冠者匍匐俯伏,表示对天地宇宙的尊崇;冕板的前后两端,分别垂挂数串玉珠,被称为“旒”,一旒就是一串珠玉,旒的多少视身份而定。帝王专用12旒,其余按等级递减:九旒、七旒、五旒。在冕板的两侧,还垂有两根丝带,丝带下分别系着一枚丸状玉石,名曰“充耳”。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