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遗址
攻破一座“不可攻破的城池”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5年第01期

育塔雅(1350年-1767年)是泰国历史上继素可泰之后出现的第二个王朝,关于其建立者乌通王的身世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他原本属高棉人管辖,1350年为躲避大规模暴发的天花,带着一批人来到湄南河畔建立阿育塔雅政权。也有人说他是华裔商人的后代,来这里最初只是为了寻找商机。不论如何,公元14世纪中期,在泰国中部湄南河和巴塞河的汇合处,一座新城出现了,乌通王将其命名为阿育塔雅,意为“不可攻破的城池”,并由此开启了阿育塔雅时代。
接下来,阿育塔雅向北征服了素可泰、甘烹碧,到15世纪末又取吴哥而代之,成为当时东南亚地区最强大的城邦,或许正因如此,在华人世界,阿育塔雅有另外一个名字——大城。从1350年到1767年,大城在商业上盛极一时,贸易伙伴近有中国、越南、日本、印度,远有波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这些国家的商人被允许在大城外湄南河的对岸建立村镇,供商队临时驻扎休憩。史料表明,公元1370-1643年,大城使节先后102次到中国访问和从事贸易活动,明朝使者的回访也多达19次。
然而,无限风光的背后,潜在的风险却始终在大城上空萦绕。周边城邦并未从根本上臣服于大城的统治,大城王朝内部的王位继承问题也屡现危机。自16世纪中期起,大城对外战争由攻势转为守势,面对缅甸的入侵,虽极力反击,却一直处在双方拉锯战的下风。到了18世纪,大城王朝的核心权力集团已经无法有效掌控地方势力,分崩离析近在眼前,这个时候,1767年4月缅甸的再次入侵,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传位35代君主的大城王朝终于在兵火中彻底消亡。
据史书记载,作为大城王朝的首都,大城,也就是乌通王当年定都的阿育塔雅城,在鼎盛时期曾经有过三座王宫、1700多个寺院和4000多尊金铜佛像。遗憾的是,缅甸侵略军最后用屠杀和大火终结了大城的几世繁华。皇室、寺院、民房、典籍文物几乎被焚毁殆尽,只留下满城残垣断壁静默无言。1991年,大城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