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故城
沉没在丹江湖下的楚国风云

午后的丹江口水库,半江瑟瑟半江红。这里是南水北调的源头,是北京甚至华北人民的水缸。然而在水面之下,在三千年前,这里是丹淅交汇之处,是繁华的水运港口,是这个青铜神兽的故乡,是繁荣的楚国古都——丹阳。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闫新法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完工,丹江随着丹江口水库也逐渐为世人所知。然而在历史上,丹江还有着世人所不知的辉煌:它塑造了一个辉煌的城市—丹阳,而这座城市成就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南方第一强国—楚国。
《山海经》中有一条河叫“丹水”,它在“南山”地区似乎无处不在:它出于丹穴之山,又出于竹山、南山、上山、虫尾山,其间跨度千里;它物产丰富:预兆盛世的凤凰飞于河上,神奇的人鱼在水中游荡,五色的农作物“丹木”两岸丰收,各种玉石铺满了河床。而最为神奇的是,这条《山海经》中的丹水不是传说,它就是今天的丹江。
丹江,古称丹水,干流多源,主要发源于陕西凤凰山南麓,西出秦岭,流经陕西省丹凤县河南淅川县,在湖北丹江口市注入汉江,全长约378公里,丹江流域的郧县绿松石和南阳独山玉驰名天下,流域所属的江汉平原是中国重要粮仓,看来一向玄虚的《山海经》对丹江的描写却近乎写实。其实,丹江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第一个印记时间可能比《山海经》更早:《尚书·逸篇》有记载曰:“尧子不肖,舜使居丹渊为诸侯,故号曰丹朱”。丹渊就是今日丹江流域的淅川地区。据传说,这个不肖的丹朱来到丹渊地区后表现极好,他带领当地部落治理水患以致劳累而死,为淅川进入中原文明体系奠定了基础。

楚人从丹阳出发,走向了江汉,走到了长江。但没人会忘记故都,这里长眠着楚国的先王2000余座楚墓,诉说着楚国风云。图是贵族子庚墓中的云纹铜禁。它的发现证明华夏先民早在春秋就掌握了失蜡青铜铸造法。这更新了中国的青铜器的铸造史。

这个同样属于子庚的王子午鼎,则昭示着主人的赫赫功业。
楚人定了都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