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第书生的幸福生活
一场重要的选拔考试,落榜者人数往往远超金榜题名者。比如唐代的科举考试,每年各科录取者不超过50人,有时只得一二十人。宋代虽然扩招一二十倍,但落榜者仍是一支庞大的队伍。
这个看起来很不幸的群体,其实不容小觑。科举制度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而其中许多灵感源泉,就来自不幸落第的书生们。
明洪武年间,落第书生制造了一次大变革。那是1397年春,京城又迎来三年一度的会试。当年的考官刘三吾、纪善、白信蹈都是南方人,结果他们录取的52名进士,竟无一例外都是南方人。放榜后,舆论哗然。落第举人们联名上疏,控告主考官徇私。
明太祖朱元璋异常重视,他立即下令杀了主考官和新科状元,又在六月底重新考试,自己当阅卷官,亲自录取61名进士,全部都是北方人。这就是科举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南北榜”,由此造成了会试名额“分地而取”的制度。会试分为南北卷,或南北中卷,按比例分区录士,以平衡不同地区的人才选拔。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