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风筝玩到“极致”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4年第10期 作者: 松明 

标签: 文化遗产   发明与技术   

喜爱“微型风筝”的“风友”,都是在初遇它的刹那间对它“一见钟情”的。制作精良的微型风筝完全可以成为风筝中的珍品。因为它是工艺、材料、艺术及制作者心血和创造力的结晶。它把风筝制作推到了一种极致。

图为杭州沈晓程制作的绿色荧光蝴蝶微型风筝,

些事情看似偶然,却影响了人的生活。有些“玩意儿”看似细小,却给予了人莫大的乐趣。杭州的沈晓程之于“微型风筝”就是这样。

那还是1998年,法国世界杯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为了从看球的疲惫中恢复过来,沈晓程到西湖沿岸跑步。一次,他看到一个老者在西湖边放风筝。放风筝倒没什么稀罕的,稀罕的是这只蜻蜓风筝和真蜻蜓一般大小,飞得虽不高,在风中却也忽左忽右,盘旋低翔,好不逍遥!沈晓程一下子就被迷住了,站在一旁看了好久,然后就动了制作的念头。

沈晓程向老人要来风筝放在掌中仔细观察,并请教制作方法,不料人家不想透露秘密。本是搞设计的沈晓程回家后一边琢磨一边动手制作,像中了魔。没想到,他竟自学成才,此后这个爱好竟然陪伴了他十几年,至今他已经做了2万多个微型风筝。

责任编辑 / 李艳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