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佩切历史要塞
海边的堡垒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4年第10期

标签: 墨西哥   遗产风景   文化遗产   

坎佩切毗邻墨西哥湾,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但繁荣的海上贸易也曾令这里在数百年间为海盗的频繁光顾所困。图中是西班牙人于17世纪在坎佩切建立的防御工事,碉楼、炮台和厚重的城墙,为这里带来了一段时间的安宁。

佩切是墨西哥东南部坎佩切州的州府。在这个濒临墨西哥湾的海滨小城里,有85%的市民将西班牙语作为母语,而另外15%的土着人,则说着尤卡坦玛雅语。因为在玛雅文明时期,这里曾是一个名叫阿·金·佩奇的部落,据说当时有3000多座房屋、纪念碑和神庙,其中一些直到今天依然可见。

靠海吃海,大海为玛雅人带去了丰沛的食物,也带去了殖民者的觊觎。16世纪初,西班牙船舰两次试图登陆坎佩切,但直到1540年才最终得逞。坎佩切于是成为西班牙人在尤卡坦半岛最早建立的城市。此后,西班牙商人开始利用坎佩切天然的地理优势,将本地出产的染料向海外出口,获取暴利。方济会传教士也接踵而至,在这里建起了一座座修道院。

见此情形,英国、荷兰等地的海盗急欲在坎佩切分一杯羹。法兰西斯·德瑞克、约翰·霍金斯、劳伦斯·德·格拉夫……这些人率领船队向坎佩切发起了肆无忌惮的攻击。一次次疯狂的劫掠使居民们胆战心惊,也令西班牙政府不堪其扰。1684年,海盗的大举进犯终于促使西班牙总督下定决心修建防御工事。法国工程师路易斯·布沙尔受到委托,设计了一座环绕城市的护城墙。这座墙俯看呈六边形,厚2.5米,高6-8米,周长2560多米,角落处有8个防御用的碉堡。整个防御工事的建设,从1686年一直持续到1704年。在其完工后,来自海上的威胁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不过,它不止成功阻挡了海盗,也将外来者与原住民隔离开来——掌控着坎佩切政治经济命脉的西班牙人占据了城内的土地,土着人则被赶到城外居住。

图为坎佩切老城内残存的历史遗迹。
图是西班牙殖民者为抵御海盗而设的炮台。
走进城内,幽深的石板街把城市分成了棋盘状的格局,两旁则是色彩明快的西班牙风格的建筑。坎佩切的居民每年都不厌其烦地为房子重新粉刷外墙,以免海风带来的湿气使墙面失色。
城内的历史建筑有些被辟为博物馆,图即其中的一座,室内展示了西班牙统治时期贵族的生活用品。

如今,西班牙殖民者建造的巴洛克式建筑,成了坎佩切老城区的标志性符号。曾经用以抵御海盗的城墙已有不少断口,而四处城门也只剩下“海门”和“地门”两个。所幸,尚有两处堡垒、七个碉楼和三个炮台被保留了下来,在斑驳中诉说着城市的沧桑往事。

责任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