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1895年的中国人很伟大
标签: 历史拾遗

中国不理解日本的政党政治
把后发优势变成了后发劣势
甲午战争前,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时几乎所有国家,包括中国自己,都认为中国会胜。因为中日几乎是同时进行改革的,起点一样,但中国那么大,日本那么小,而且北洋海军也被认为是亚洲最强的。结果却完全相反。您怎么看这样一种落差?
中国看起来发展得不错,是因为前半段利用了后发优势,能够模仿西方的工业化、现代化,发展得很快,但在这个基础上是推进全面的改革呢,还是不改革就可以了呢,甲午前恰恰走到一个误区——不改革是对的。慈禧太后当年就认为已经达到最辉煌的状态了,所以才一个劲儿地要退位。
其实慈禧从一八八几年就要退位了。那个时候,她觉得经济已经发展得太好了,就不想再干了。当时经济好的一个特别标志,就是1888年北洋海军的成军。这一年,也是慈禧要退位的一年。从1888年到1894年,中国人有一股很大的骄气,把后发优势变成后发劣势了。
中国人还看不起日本人,认为他们走到一个邪路上去了。1889年,日本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公布实行宪政。在这之前,他们“闹”了好几年,因为一搞政党政治,社会就会显得比较乱。当时我们国家驻日本的外交官是汪凤藻,他认为日本社会正处在一个动荡中,这也是他觉得不怕和日本一战的原因。当时袁世凯和汪凤藻都认为日本国家不团结,因为它在搞政党政治。其实呢,我们虽然是皇上说了算,下面却在扯皮;而日本只要统一了意见,对清国开战,一切党争就会没有了。直到今天,我们都未必理解政党政治。所以总的来说,在1894年前,中国人对日本的看法是有问题的。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