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家书里的1949
标签: 历史拾遗

1949年2月,北平。人海当中让开一条小道,一队高跷表演者在万众瞩目中走过。这是文工团正为迎接解放军入城进行的表演,观众的神情有喜悦,有新奇,也有思索。 供图/秦风
1949年,解放的步伐自北向南阔步而进,就如同扑打中国的巨浪,席卷着每个人。一封封浸透着真情实感的家书,也让我们看到更真实的解放,以及摆在全体人民面前的种种不安与选择……
“一个角落正在逃难,一个角落正在庆祝。”台湾辅仁大学历史系教授林桶法在撰写《1949大撤退》前言时说道。这句话浓缩的,是许多不被历史记录在案的人生。
笔者长期从事民间家书的收集与研究工作,并且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以完善家书主人的生平,与历史大背景,如今才得以通过这七八位普通人的家书,勾画出1949年那个特殊年代的各种生命图景。

宋云亮与玉花的合影充满岁月痕迹,但依然是他们相识相爱的最好见证。他们在解放战争中相逢,当时身负重伤的宋云亮被玉花救回家中,展开一段书信情缘。婚后,宋参加了抗美援朝,二人家书未断。

图是宋云亮摄于1951年的朝鲜顺川。
【进城】 庆祝的注脚
家书作者:宋云亮(1923—1977年),陕西省临潼县宋家村人,延安抗大毕业,1949年任华北野战军66军炮兵团二营营长,参加了平津战役。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