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财政
致命的愉悦
标签: 历史拾遗
一枚枚鲜艳的罂粟果,把大清帝国拖入了万劫不复。孰不知,有多少毒害国人的鸦片,是在政府的默许下经中国人之手繁衍而出。

一枚枚鲜艳的罂粟果,把大清帝国拖入了万劫不复。孰不知,有多少毒害国人的鸦片,是在政府的默许下经中国人之手繁衍而出。
1830年,对于鸦片贸易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纪年。那一年,前英国皇家海军中尉克里夫顿,把两台60匹马力蒸汽轮机安装在“红色海盗”号上,大马力的“红色海盗”号拖着一艘驳船,从加尔各答驶向广州的伶仃洋——那里有壮观的海上鸦片大货仓。
这种富含尖端科技的鸦片走私船叫“飞剪快船”。之所以称其为“飞剪”,是形容它快的像把划过水面的剪刀。在帆船时代,受制于季风,走私船每年从印度到广州只能往返一次。有了飞剪船,一年可以打三个来回。这使销往中国的鸦片量暴增起来。导致从1830年起,中国政府禁烟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然而,也是在那一年,在大清国的奏折中,出现了进口鸦片的有力竞争对手——云南的国产优质鸦片。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