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律师的灰色生涯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4年第06期 作者: 杨津涛 

标签: 读史笔记   

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是从电影《审死官》和电视剧《状王宋世杰》中,知道“状师”这个词的。从影视剧中看,所谓“状师”,犹若今天的律师,他们在大堂上询问证人、引述法条、推理案件真相,以为当事人辩护。不过历史上固然有“状师”这个职业,但工作状态却不是影视剧中表现的那样。

这是京剧传统剧目《四进士》里宋士杰(右 周信芳饰)当面指责贪官受贿的场景。宋世杰是好讼师的代表。好讼师往往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比如清朝有一位名为宿守仁的讼师,就有“无理不管”、“命案不管”、“讼油子不管”的三不管。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许颖

与如今风光的律师不一样,中国古代的状师,是一个隐蔽而灰色的职业。他们被通称为“讼师”、“刀笔先生”,或被蔑称为“讼棍”。从讼师界的祖师爷——春秋时的邓析开始,讼师的日子就缺少阳光。史书说邓析通晓法律,有本事“以非为是,以是为非”,使“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他不仅有偿帮人打官司,还在社会上教授法律知识。邓析后来因非议政事,被郑国执政者子产所杀。不知这算不算一种先兆,因为后世的讼师从业者也都为官府所厌恶。

从春秋时的萌芽,讼师行业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到隋唐时期,已成为一种职业。再由两宋至明清,讼师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讼师在中国古代一直没有合法地位,长期处于灰色地带。

此图是清末《时事报馆戊申全年画报》里拘押讼棍的一幅时事画。
上图是清末地方衙门审案的场景。原告被告匍匐在下,一切全凭青天大老爷裁定,而讼师没有资格出庭辩护,只能暗中操作(供图/文化传播)。官府把挑拨是非、鼓励诉讼的人叫“讼棍”,往往给予惩罚。

律师为何会是一种非法职业呢?

责任编辑 / 马赛屏  图片编辑 / 金建辉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