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保健饮料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4年第06期 作者: 常山日月 

标签: 古代生活   

在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虹桥下一家店铺外,撑着两把大伞,伞下挂着长方形的招牌,上有醒目的“饮子”二字。此外,在城中“久住王员外家”的匾牌下,也撑着两把遮阳伞,挂着“饮子”和“香饮子”的招牌,伞下卖饮子的小贩,身边有饮料盒子,旁边坐着一位顾客,正悠闲自得的啜饮。

所谓“饮子”,时人又称之为“汤”或“汤饮”,是一种有药用价值的保健饮料,多用药材、果品熬制,口味甜美。我国历史上的饮料,流传至今的大抵是茶酒二种,茶有禅意,酒带豪气,饮子则处于两者之间,既有茶的清雅益性,又有酒的怡畅爽口。

汤饮肇始于唐,风行于宋。有宋一代,上至皇帝,下至布衣,都爱饮用这种饮料。市井中最流行的汤饮叫“二陈汤”,因汤中多选用陈皮和陈年的半夏而得名。早起一盏二陈汤,有提神理气的效果。欧阳修在《茶歌》里称赞这种汤饮“论功可以疗百疾,轻身久服胜胡麻”。

富贵人家的汤饮则以“紫苏饮子”最有来头。根据《广群芳谱》等书的记载,宋仁宗曾专门请御厨、御医等权威人士对天下所有饮子进行评定,结果,权威人士包括仁宗自己都一致认定紫苏饮子味道甘美,冠绝众饮。这种汤饮后来被东邻日本学了过去,一直喝到了现在。由于日本人吃海产较多,而紫苏恰恰能“解鱼蟹之毒”,所以日本如今倒成为紫苏的最大消费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