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榨汁机”
标签: 发明与技术

榨汁机在中国古代称“榨床”,使用史可上溯到明代。南方地区主要用来榨甘蔗汁,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珍赏》中称其为“甘蔗床”。
图中描绘的这件楸木雕花甘蔗床,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藏品。虽为清代之物,但保留了一些明代家具简洁大方的特点。
一般的“甘蔗床”,造型近似小板凳,面板向一端倾斜,上开圆槽与流口相通,为的是方便甘蔗汁流入下方的容器里,工作原理同于杠杆,只要手按榨板手柄的一端,就可以榨出果汁。这件楸木雕花甘蔗床造型和做工较一般甘蔗床更别致,凳面上加了两根立柱,上面浮雕有花卉三朵,中间有横枨相连。压板如一把拍子,上面浮雕着花卉纹,一端插入枨下,可上下转动,一端雕蕉叶纹,不仅美观,还可以防滑。
甘蔗床虽说是“床”,但体量并不大,这件楸木雕花甘蔗床长60厘米,宽20厘米,高35厘米,恰似一台平躺着的榨汁机。这样一件做工精致的甘蔗床,想必曾经立在大户人家的灶台或饭桌一角,为老爷、太太、公子小姐们榨出清凉甘甜的琼果甘液。时光荏苒,在机械榨汁机的轰隆声中,我们依旧惦念这携着木香的甘蔗床,对前人的生活智慧肃然起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