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的跨国婚恋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4年第04期 作者: 杨津涛 

标签: 读史笔记   历史拾遗   

近代明信片里,有西洋女子的健美婀娜、日本女郎的风流放荡,也有中国女人的端庄封闭。这些明信片往往是寄给外国人看的,某种程度上要满足他们的猎奇心。在这样的猎奇心中,雾里看花般的跨国婚恋也拉开了序幕。供图/赵涌在线

1866年,总税务司赫德将要回国休假前,向清政府提议,由自己带几名中国官员一同赴欧,开拓一下眼界。恭亲王早有此意,即命满人斌椿率团出访,记录“山川形势,风土人情⋯⋯带回中国,以资印证”。

斌椿前后游历十一国,所见所闻写成《乘槎笔记》一书。他在出国的船上,看到外国“妇女姿容美丽⋯⋯每起,则扶掖登楼船,偃卧长藤椅上。而夫日伺其侧,颐指气使,若婢媵然”。丈夫服侍妻子,与斌春脑子里的“三纲五常”格格不入,让他惊奇不已。

张德彝是斌椿使团的翻译,对西方礼俗也很不理解,看大街上男女牵手同行、宴会时男女杂坐,都极不以为然。至于节育,张德彝就更难以接受。他在《航海述奇》中道:“闻外国人有恐生子女为累者,乃买一种皮套或绸套,贯于阳具之上,虽极倒凤颠鸾而一雏不卵”,遂引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话,将节育视之为“不孝”。

对西方夫妇的一些正常举动,初次出洋的中国男人尚且以为惊世骇俗,那要同外国女子谈婚论嫁,简直是想也不会想。不过偶尔的艳遇,风流的中国书生倒也不会拒绝。比如近代始游西方的林钺,接触到不少热情的外国女郎,她们有的同他花前月下,有的为他拉琴演奏,还有的寄送照片。林钺为之陶然,以至感叹:“底事华蕃异致,黎倩牵心;天然胡妇多情,子卿谁是?”其实,无论是访友、赠照还是夜话,在西方,都只是朋友间的正常交往而已。但西方女性这种出于礼节的举动,却常让“初来乍到”的中国人想入非非。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责任编辑 / 马赛屏  图片编辑 / 金建辉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