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这个太监
沿着石景山金顶街往北,穿过人流熙攘的模式口大街,再拐向北边的山间小路,半山腰上的法海寺,就是我此行的终点,也是李童的人生归宿地——明正统四年(1439年),50岁的李童发愿建造了它,15年后又埋葬于此。
法海寺已经很不像一座寺庙了,早在民国初年香火就已稀少,大殿,一座接着一座坍塌, 570年前的京西名刹,最后仅剩下一座大雄宝殿还是明时旧物,像是对李童当年精心营建它的一个交待。
顶着炎炎烈日远道而来,当然不是为了已经落寞的法海寺,而是为了寺里的壁画,它就画在大雄宝殿的四壁上。1937年,英国《伦敦新闻画报》的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记者、壁画专家安吉拉·莱瑟姆发现并报道了它,称之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绘画作品之一”、“具有‘文艺复兴’的特质”,从此,法海寺深藏不露的壁画,才被中国所知,有了与敦煌、永乐宫壁画比肩的美誉。
虽然我已在画册上赏识过它的美丽,但依然渴望一睹其真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