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书生和一场战争
湘军东征
标签: 历史拾遗

这件双眼花翎铠甲,是从湖南双峰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征集而来,由盔帽、甲衣、行裳和弓箭插袋组成,并配套“一品当朝”坎肩一件,庄严威武,制作精良。透过它,能遥想当年湘军大帅曾国藩率兵东征、意气风发的情形。供图/湖南省博物馆
咸丰元年(1851年),广西有个“拜上帝会”,在已然呈衰败气象的大清帝国土地上闹出个大动响:他们在金田起事,在永安组建政府,号称“太平天国”,由万余“上帝”的信徒组成的军队从广西一路北上,一路壮大,他们攻长沙、战武昌,克九江、占南京,帝国的军队似乎从未对他们形成有效的抵抗,他们大有肆意纵横整个中国之态势。
大清帝国真的面临覆巢危机了?这个时候,清廷出了几位书生,他们靠一支民兵队伍,助朝廷渡过了这一难关。这支队伍,名叫湘军。
曾国藩:两次自杀的磨砺
湘军的统帅是曾国藩。那是咸丰二年(1852年)的一天,正在湖南湘乡老家为去世的母亲守孝的礼部侍郎曾国藩,接到湖南巡抚张亮基转来的圣旨,命他帮办本省团练,查剿太平军匪患。团练,就是乡间的民兵、乡勇,嘉庆爷时,朝廷的正规军八旗、绿营在对抗白莲教起义时就已展露出腐败有招儿、御敌无能的特色,这才兴起地方士绅办乡勇、求自保的团练制度。
接到皇上命自己做团练大臣的旨意后,曾国藩作了一个决定:他向皇帝上折子说,团练可以帮办,但匪祸猖獗,办就要办“大团”。于是,曾国藩的帮办团练,成了筹办军队。曾国藩当时不知道,这个决定日后将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