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乡读懂湘军
标签: 历史拾遗

道光末年,一位游历四方的相士来到湘乡地界。正值农忙时节,农人们都在稻田中忙着插秧,谁都没有注意相士的到来。这时,一位穿着短衣的精壮汉子,扛着锄头,大步流星地朝相士走来。相士抬头一看,顿时吃了一惊,这汉子虽然是农夫打扮,但从面相上看,却有将相之相。他正要拦住这位兄弟攀谈,却发现汉子身后的另一位黑瘦男人亦是如此,再环顾在水田中劳作的人们,居然也大都是武将之相。相士万分诧异,以为自己所学有误,一股悲凉之感袭上心来,回到住处,便将相术之书付之一炬,并发誓永不再看相。
想起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正站在湖南省湘乡市乡间的一个小山包上。这里是丘陵地带,山间都是大片的稻田。也正是眼前这番情形,让100多年前的那位相士和那群忙碌的农民,在我眼前鲜活起来。不知道那位怀疑自己相术不精而烧掉书籍的相士,有没有看到几年后湘乡的情形——
就在咸丰二年(1852年),在湘乡人曾国藩的领导下,湘军强势崛起,镇压太平军。而正是这一机缘,令湘乡军政人才蜂起。湖南巡抚骆秉章因此说:湘乡“以百里之地而荟萃群才,以一军之威而维持全局”。
此话不假,据同治时期的《湘乡县志》记载:湘军中,湘乡籍文武官员近8000人,其中武勋文职含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道员、知府、知州、知县等文官358人,武勋武职含提督、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等武官达7500余人。此外,在湘乡众多将领中,有32人在《清史稿》中有传。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山农,后均以军功封官,恰应验了相士所相。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