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宫的博弈

公元1310年的2月,春雪初融,一道道圣旨从元大都禁内颁布而下,在全真教掌教苗道一的再三上书乞请下,武宗孛儿只斤海山对全真教历代祖师、教徒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册封。创始人王重阳被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报帝君”,全真七子由“真人”号加封至“真君”,此外还封赠丘处机的十八弟子为“真人”,尹志平、李志常和宋德方为“大真人”。这次册封,标志着被冷落多时的全真教,重返政治和宗教的核心舞台。
其实从成吉思汗在位到蒙哥上台的初年,全真教和蒙古人的关系都可以用“蜜月”二字来形容。自1219年“长春子”丘处机带领十八门徒西行觐见成吉思汗以来,教团似乎已经习惯了蒙元王朝的垂青,道士们不但拥有免赋税的优待,并且奉旨管理天下的出家善人,地位高居众多宗教团体之首。蒙古铁骑一路横戈立马,所向披靡,在取代金与南宋划江而治后,出于管理汉地百姓的需要,他们一手促成了全真教的鼎盛。从1220年到1250年,全真教道观一共增加了74所,山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县)的永乐宫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破土动工。

永乐宫,始称大纯阳万寿宫,作为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主要祭祀的是被尊为祖师的吕洞宾。虽然此地位于偏远的山西南部,但因为是传说中吕洞宾的故乡,在这里修建大型宫观,对于正处在上升期的全真教来说,无疑是凸显教派神圣性的不二法门。正因如此,宋德方、潘德冲这两个高级弟子先后在它身上投入了大量心血。只可惜,三大主殿刚刚落成,二人便先后离世,更让全真教上下措手不及的是,一场灭顶之灾悄悄降临。

威胁来自青藏高原的藏传佛教萨迦派。当蒙古在北方的统治日趋稳固后,蒙哥、忽必烈这些年轻的汗王们,在信仰上都选择了与蒙古人更为亲近的藏传佛教。尤其是忽必烈,他早年拜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为师,受佛戒。而当他于中统元年(1260年)继汗位后,更任命八思巴为帝师,授之以玉印和统领佛教的权力。此后,能坐上这个位置的,就只有萨迦派高僧了。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