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重生记

邂逅中国壁画的“营造法式”
山西省大同市的夏天,有着中国大部分城市羡慕的凉爽,尤其是刚下过雨,湿润的空气颇让人神志清明。我漫步在国内鲜见的古式城墙上,这是大同市政府近年刚刚依照古城墙原貌修复的。这座“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古城,正在转换城市发展思路,从煤炭型城市转向文化型城市。按当地的报纸所说,大同要“恢复其在明朝时的整个建筑群,拒绝水泥建筑”。这是一项野心勃勃的重建工程。古城内,剖开的老街、拆掉的旧式楼房与壮观的古建筑群同在。街道上随时可见老匠人正在为粗壮的木材开料,不远处,重重木料搭垒着的“古建筑”正自巍峨起来。整座城市,既古老威严又焕然一新。
可是,如何让新修葺的古式建筑与现存的文物建筑的风貌契合?大同市想到了“壁画”。中国自古有在寺观古建绘制壁画的传统,壁画好似古建筑的点睛之笔,可让满室生辉。这是个关系着古城复兴成败的大问题。
几乎与大同定下复兴规划的同一时间,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申请了近30年的“关于中国传统壁画保护、修复、绘制理法教学研究之课题”,也终于获得国家批准和支持。大同需要权威艺术机构来保证壁画的品质,央美壁画系需要“舞台”实践中国传统壁画的绘制与研究。两相契合,一拍而定。

可是今人真的能重现古代壁画的风华吗?遍观当下,重绘古式壁画不是没有先例,但拙劣的技术、粗糙的画面屡见不鲜。不过,央美壁画系主任孙景波教授信心满满地说,他们这次绘制不同于他者,严格遵守了古代壁画的“营造法式”。央美的水准能否足以媲美古人?我满怀疑问,希望能够邂逅孙先生口中的“营造法式”,亲历中国传统壁画的真正重生。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