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岩壁上遭遇安禄山

名气颇大的“安禄山龛”,终日饱受香火,也引来后人的诸多争议,在这些声音中,至少有一种统一的趋向:根据年代来看,它不是那个着名的安禄山本人开凿的。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袁蓉荪
说起唐代安禄山与“安史之乱”,恐怕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不会陌生。从古至今的史料,从未记载过安禄山到过四川,而四川南充市营山县太蓬山的岩壁上,却有一通碑文,记载一龛唐代佛像是由安禄山捐资开凿的,说起来也是石窟界的一桩悬案。
太蓬山地处营山县东北47公里的太蓬乡,山腰上环刻着一圈石窟造像、题刻,现存石窟104龛,造像1600余尊,年代从中晚唐一直延续到明清。亲身站在石窟前,便不难体会到什么是“满目疮痍”:岩壁上,那些唐代佛像,几乎都被连根铲起,留下了一块块刺眼的伤疤。
但是有心人还是会注意到一处常常受人香火的小窟,佛龛虽面目全非,但在离地高约两米的窟壁上,一行行楷体小字还依稀可辨:“大唐先天二年岁在辛丑七月十五日”;“遂发微心,于此蓬山,敬造弥勒佛龛一铺,合家心愿,上为帝主人公,七代父母,下及法界苍生”;“安禄山稽首和南”。
在冰冷的岩壁上,残存在文字四周的,只有几处唐代飞天,令人依稀追忆起唐时风韵,像是为这龛佛窟的年代悠久做了注脚。在这段题记中还显示,这一年,安禄山是不堪疾病之苦,遂请来工匠在太蓬山开凿弥勒佛造像……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