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清官”真的名副其实吗?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0年第06期 作者: 胡忠良 

标签: 秘档   历史拾遗   

科场案异峰突起

康熙五十年(1711年),从江南传来消息,一些读书的年轻人搞起了“学运”。原因是:本届乡试放榜后,榜上有名的多是扬州盐商,于是有人怀疑背后有官商勾结作弊的黑幕。一时间,舆论哗然。

在扬州,气愤的士子们气势汹汹地冲击了主考官都察院副考御史左必蕃的家,还把左家的祠堂给拆了。而苏州闹得更邪乎,传言说本届13名中举者中有5人是通过行贿登榜的,于是苏州考生千余人聚集在玄妙观,抬着财神泥像,浩浩荡荡地进入府学,将财神像锁在夫子庙的明伦堂上,以泄其愤。士子们高声发表演说,声称本届乡试有作弊之情,并竞相作诗写联,发布歌谣,四处张贴;在南京,考生们则将江南贡院匾额上的“贡院”二字用纸糊上,改写成“卖完”,高悬示众……

康熙皇帝派到江南的坐探——苏州织造李煦抢先向康熙密报了情况。接着,左必蕃和号称“江南第一清官”的江苏巡抚张伯行的报告也送到了北京。两人的报告均强调本届乡试似乎存在着作弊不公的内幕,应该查办。然而,两江总督噶礼却态度强硬,认为没有舞弊,而是有人故意捣乱,下令将带头的学子捕拿入狱,要治这些考生诬陷闹事之罪。

康熙对此事很敏感,下令认真查处!他命户部尚书张鹏翮、漕运总督赫寿为钦差大臣,迅速赶往江南,与噶礼、张伯行以及安徽巡抚梁世勋一同“在扬州地方彻底详察,严加审明具奏”。于是,“江南乡试案”正式立案审理。

责任编辑 / 薛立若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