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商业化,到底错在哪里?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1年第07期 作者: 张守刚 

标签: 宫殿   文化遗产   东城区   

2011年5月,当故宫建福宫“会所门”事件发生以后,进入建福宫的所有通道都被锁住了。

对北京故宫来说,5月绝对是残忍的季节。先是有展览文物被盗,后有案件侦破后赠送锦旗,“锦旗”上有错别字事件。再后来,倍受争议的建福宫“会所门”出现了,一直在宫门内过太平日子的故宫,一时间竟手足无措。

所谓“会所门”即“建福宫涉嫌做顶级会所”被披露。

先来简单回顾下该事件的原委:5月11日,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在微博上曝光,故宫建福宫已成为全球顶级富豪独享的私人会所,500席会籍面向全球限量发售。此言一出,引发了媒体与社会的强烈关注与质疑。就此,故宫博物院先后两次发布声明,重申建福宫花园不存在也不可能成为全球顶级富豪私人会所。

即使如此,舆论与网民的言论对故宫博物院仍旧不利,被指“敛财”的故宫几乎陷入“全民讨伐”的境地。一位文保老专家听说此事后,气愤地面对媒体记者拍了桌子,难掩心中悲痛。故宫与商业化,在某些人心里似乎就应该是“天敌”,即:故宫就不该商业化。

责任编辑 / 戴莹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