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2年第02期

一条壮观的中国龙行进在1901年春节时的洛杉矶唐人街街头。龙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世界公认龙代表中国。
“龙过去、现在、未来都应是中华文化的象征。”
——美国卡尔顿大学教授赵启光说,一个国家的代表形象要有稳定性和历史感,中国有史以来国际公认的代表形象就是“龙”。可是近年来这庞然大物被自己的子孙逐步缩小了,特别是在国际场合,中国媒体和有关机构不敢理直气壮地亮出龙的形象,生怕外国人误解中华,理由是“龙在西方是邪恶的”。主张弃龙者既无知人者智,也无自知者明。对龙的放弃是文化自信心的丧失,也是对外交流的失败。
“我想大家在登上方舟的时候最好还是带上几本书。”
——着名历史学家资中筠说:“2012年终于到了,不管今年会不会发生什么特别大的事情,也不管会不会出现诺亚方舟,也不管最终我们哪一位会登上诺亚方舟。我想大家在登上方舟的时候最好还是带上几本书。有了这些书,即便文明毁坏,我想可能还是可以重建的。
“故宫是开放的,‘故宫学’是敞开胸怀的。”
——“故宫学”是以故宫文物收藏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今年浙江大学等三所院校开始招收“故宫学”研究生,标志着“故宫学”已进入研究生教育体系。对此,故宫博物院前院长郑欣淼说,“故宫学”是一切流散海内外故宫文物的精神归宿。
“做人如写字,先方后圆。”
——作家梁衡撰文谈练字。他说,学字要先方后圆。先把架子立起来,以后怎么变都好说。如果先圆再去求方,就像对一个已装修完的家,要回头去改墙体结构,只有推倒重来。“如果一个人少年时就圆滑、懦弱,就很难再施教成才;而小时方正,哪怕刚烈、莽撞些,也可裁头修边,煨弯成才。”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