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园
就要一所洋学堂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2年第06期 作者: 刘珊珊 黄晓

二校门(清华大学原校门)
建成时间/1991年重建
建筑风格/西方巴洛克式
这座欧洲巴洛克风格的砖砌拱门,是1909年游美肄业馆的正门。门上“清华园”三字为清末军机大臣那桐所题。以前校门前小桥流水,常有脚夫系几匹小毛驴于桥头。“文革”中二校门被夷为平地,1991年才按老照片的模样重新修建起来。供图/全景
建成时间/1991年重建
建筑风格/西方巴洛克式
这座欧洲巴洛克风格的砖砌拱门,是1909年游美肄业馆的正门。门上“清华园”三字为清末军机大臣那桐所题。以前校门前小桥流水,常有脚夫系几匹小毛驴于桥头。“文革”中二校门被夷为平地,1991年才按老照片的模样重新修建起来。供图/全景

水木清华
建成时间/清康熙年间
建筑风格/清代园林
清华园本是王府废园,当初只留下两进古香古色的中式院落,被前来教学的外国教员戏称为“衙门”。后厅外附有荷池,假山环抱,松柏参天,匾额上“水木清华”四字当之无愧。多年后,年幼的学子们就是在这座中国旧式的花园里开始了留学强国的旅程。
建成时间/清康熙年间
建筑风格/清代园林
清华园本是王府废园,当初只留下两进古香古色的中式院落,被前来教学的外国教员戏称为“衙门”。后厅外附有荷池,假山环抱,松柏参天,匾额上“水木清华”四字当之无愧。多年后,年幼的学子们就是在这座中国旧式的花园里开始了留学强国的旅程。
赔款学校:
“抢夺”庚款的拉锯战
1904年12月5日,一位面色凝重的中国人离开了美国华盛顿国务卿海约翰的府邸。
他行色匆匆,即使撞到路边的行人,也不会像平时那样,停下来温文尔雅地脱帽致歉,从他紧锁的双眉和抿起的微微颤抖的嘴唇可知他此时内心的激动。
他叫梁诚,是清政府派往美国的驻美公使。他这次前来美国,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通过外交斡旋将庚子赔款的赔付方式由黄金换成白银,以求减轻中国的负担,挽救大清濒临崩溃的国家经济。然而此刻,这一使命在他脑中已被丢到九霄云外,因为刚刚与美国国务卿会晤的时候,从对方不经意的言辞中,他发现了一个更为重大的秘密,倘能得到确证,那将中国拖入屈辱深渊的庚子赔款之事或可获得一线转机。
1905年1月19日的《驻美公使梁诚致外务部函》详细记载了梁诚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的交涉过程。梁诚向海约翰剖陈了庚子赔款给中国带来的沉重负担,政府已经财政支绌,若再加租税,势必引发国家大局的动荡,恳求美国不要像其他列强那样,要求以黄金赔付庚款,而继续接受白银作为赔款。梁诚说完后,“海为动容,默然良久,乃谓庚子赔款原属过多,现在各国还金已有成议,美款较少,即使收银亦省无几……”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