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龙袍入葬的“华盛顿”
中国最后的双陵——袁林

袁项城为何钟情彰德府
袁世凯出生于河南项城,因此得名“袁项城”,但他死后却并未落叶归根,而是葬于彰德(今河南安阳)洹上村。个中原因,不外乎有以下这几点:首先,这与其家事有关。袁世凯在直隶总督任上时,生母刘氏去世,其大哥袁世敦因为刘氏只是小妾的缘故,不许她进袁家祖坟。袁世凯从此与大哥结怨,终生都没有再回项城。
其次,这里既使袁世凯凭彰德秋操名闻全国,又是他东山再起之福地。1906年10月,清政府在彰德例行“军事演习”,袁世凯训练的北洋军作为“北军”,湖北与河南的新军组成“南军”。在这场“南攻北守”的大战中,北洋军表现卓越,袁世凯由此开始为慈禧太后所瞩目,并从此平步青云,成为清廷首屈一指的权臣。


慈禧去世后,摄政王载沣对袁世凯颇为忌惮,以“患足疾”的理由,将他赶出了朝廷。袁世凯索性“隐居”安阳洹水之侧。美国《纽约时报》曾载有布洛克博士在袁宅内的见闻,其描写耐人寻味:“这间房外形设计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而房内陈设却又具有欧式风味。整个房子灯火通明。”袁宅的这种中西杂糅,透露出的,是袁世凯个人的喜好与倾向。

在洹上村,袁世凯曾一住三年,坐观天下成败,直到辛亥革命爆发,清廷最终不得不再次起用袁世凯,并委之以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由此手握大权,一方面与南方革命党人停战议和,另一方面又在北京胁迫清帝退位——俨然新旧力量的中间人。南京临时参议院信守承诺,在孙中山辞职后,全票推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当时参议院在致袁世凯的电报中说:“同人深幸公为世界第二之华盛顿,我中华民国之第一之伟业,共和之幸福,实基此日。”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