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年的元宵节:读马远《踏歌图》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2年第07期 作者: 黄小峰 

标签: 读画笔记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踏歌图》是南宋宫廷画家马远最大的一幅画作,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南宋绘画之一。人们往往笼统地将之视为一幅歌颂南宋皇权的画作,至于当时的南宋皇帝为何需要这样一幅画,这幅画的具体涵义究竟是什么,画家为何创造出这样一幕景象,却少有令人信服的解读。

分裂的景观

《踏歌图》高192.5厘米,宽111厘米。在现存的南宋山水画中,可算大幅绢本。画家的落款在画面右下角石块中,“马远”二字清晰可见。除了画家的签名,画面上部还有一首题诗,钤有“御书之宝”与“庚辰”二印,出自宋宁宗手笔。根据“庚辰”一印,可知诗题写于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画的年代也应该是在这一年,是一件奉敕所作的宫廷绘画。

《踏歌图》是南宋宫廷画家马远最大的一幅绢本画作,高达192.5厘米,宽111厘米。不过,画家并没有提供明显的视觉中心,乍一看,让人不知从何处着眼。实际上,这幅画有两个并列的中心,天上宫阙与地下百姓被一片留白而成的云雾截然分开,二者并置,也正是画家苦心所在。

站在这幅巨轴面前,观者可能会在瞬间有点恍惚。巨大的画面没有提供一个一眼就能辨认的视觉中心。画面中央是一片虚空。石笋状的山峰出现在画幅边缘,不像主山,因为从体量上来看,画面下部的几块巨石似乎更加气势撼人。画面下部的田埂上有一行正在行进的人物,这是画中仅有的人,他们是画面的中心人物吗?我们也无法肯定,因为他们处于画面最下部,并不是很重要的位置。甚至连画中的树木似乎也没有中心。画面左下部的巨石背后有一棵梅树,而与它相对的是画面右边的一棵柳树。到底哪棵树更重要?

所以,我们的视点在《踏歌图》中游移不定,看到的是一种中心不明确、 图像分裂的景观。

责任编辑 / 戴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