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的清白史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2年第02期 作者: 康晶 

标签: 读史笔记   历史拾遗   古代生活   古代生活   发明与技术   

收获的季节里,澄黄、饱满的大豆在欢快的跳舞。起源于中国的大豆与国人之间的情感,延续了数千年。大豆的蛋白含量高,平均约为40%,素有“植物肉”之称。可谓支撑中国人健康的食品。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杨少白

1972年10月,美国人威廉·夏利夫和他的日裔妻子青柳昭子与植物学研究者、营养学家、历史学家,以及传统豆腐工匠和烹饪大师一起,开始了他们的黄豆食品研究——在他们的眼中,那是“不可思议的健康食物”。1976年,威廉夫妇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法耶市成立了黄豆食品中心,建立起全世界最庞大的黄豆食品资料库;他们的着作《豆腐之书》将豆腐及其文化推广至欧洲,30年来被欧洲热衷于豆腐食品的人当作圣经。

这本书的台湾中译本上有这样一句话:“世上最终极的美食,就是豆腐那朴实的风味与芬芳!”

每天吃着豆腐却浑浑噩噩的我有个感觉:对豆腐如此高超的评价,定是出自一双能够跳出汉文化圈、“旁观者清”的眼睛,或是来自一颗潜入汉文化内核,体尝了中华食文化深味的心灵。在那评价后面,台湾的出版人接着说,我们是“豆腐民族”的子民

好吧,作为“豆腐民族”中的一员,我对雪白的豆腐青眼有加。我向一位学者请教:世界上很多国家种植大豆,为什么偏偏中国人用大豆做成了豆腐?答曰:中国是大豆的故乡,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大豆的民族。再问:这其中有逻辑必然吗?答曰:豆腐的发明是一个很偶然的事件。

责任编辑 / 戴莹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