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与火的博弈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火境与生存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2年第06期 作者: 成舸 

标签: 读史笔记   历史拾遗   

有人曾说,中国古代建筑就像一首由木头写就的诗歌,传唱着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也构建了一片绝美的建筑“森林”。只是,这“森林”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怕火。在千百年木构古建与火的博弈中,古人的智慧如何迸发?谁又是最终的赢家?

浓雾中,被火肆虐后的侗寨建筑框架令人触目惊心。它曾经是一座美丽的吊脚楼,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独坡乡的原生态侗族村寨中。2012年2月的大火中,还有近百座这样的吊脚楼被付之一炬。它们,道出了木构建筑令人纠结的防火困境。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卢七星

在现代钢筋混凝土丛林出现之前,西方建筑多为石筑,东方建筑多为木构。木头怕火,又易腐蚀,故木构建筑能流传于世的极少。建于公元782年的五台山南禅寺大佛殿,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除此之外,公认的宋以前建筑全国只剩下3座半,那半座是河北省的一座古钟楼。

古建筑绝大部分毁于火灾,这一事实道出了中国木构建筑令人“纠结”的防火困境。因为,时至今日新的木构建筑依然被“火”困扰,比如位于中国西南的少数民族民居—各种寨子。

青岛崂山太清宫里,龙吻被一把宝剑锁在屋脊之上,古人取其防火寓意。这一愿景,却被歪打正着,身处建筑最高处负剑的龙吻,恰如避雷针,正好能引雷电下行而防火。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孙侃

“睡在干柴堆上”的寨子

2012年2月13日,是农历正月二十二。这天下午3点多钟,湖南省通道县独坡乡村民吴广德正在山上做活,突然女儿从山下家里打来电话,叫了两声“爸爸”信号就断了。吴广德举着电话,撒腿往更高的山坡上跑。电话再次拨通时,他听到女儿说:“村里发火灾了。”“完了。”他心想。

山下已是浓烟滚滚,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正在吞噬新丰、骆团两个村庄。这两村同属一个自然大团寨,房子密密麻麻,交叉相间,几乎不分彼此。多数房屋一楼已改为砖结构,但二、三楼仍为传统木结构,一旦起火很难遏止。这场大火共造成70多户房屋被毁,一夜之间,“中国最美侗寨”从地图上被抹去。

责任编辑 / 戴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