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
警钟为你而鸣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2年第02期 作者: 陈洪澜 刘珊珊
标签: 栖霞区 陵墓 读史笔记 风云人物 历史拾遗 文化遗产

不是景山,我要葬在紫金山!
1924年10月24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北洋政府总统曹锟,改自己的部队为国民军,推段祺瑞为临时总执政,并联络奉系军阀张作霖,一同致电国民党领袖孙中山先生,邀请他北上共商国家大计。孙中山此时正在广州的黄埔军校训练北伐军,接到来电就立即准备起程。有人劝他说北方形势复杂,应观察一段时间再论。但他觉得这次政变是“中央革命”,是一次能够改变国家命运的重要机会,便不顾严重的肝病,毅然抱病北上。然而舟车劳顿,一到北京他就病倒了。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肝病迅速恶化撒手人寰,终年59岁。
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成立了治丧委员会,大家一致认为应当为孙中山举行国葬。4月,由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的张静江、林森、汪精卫、于右任等十二人组成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安排办理相关事宜。
伟人归葬何处?孙中山在弥留之际已有意愿。那天,守护他的宋庆龄、孙科、汪精卫等人悄声讨论起后事,谈到葬地时,汪精卫说:“世间都说总理是崇祯转世,所以推翻满清,建立民国。据此,我认为总理倘有不测,葬在北京景山最宜。”没想到孙中山恰在此时醒转过来,听到汪的建议,他连声说:“不,不是景山,我要葬在紫金山!”众人皆惊,竟不知紫金山在何处?
葬事筹备委员会中有一个国民党元老陈去病是吴江人,对南京十分熟悉,他揭开了谜底:“总理所说的紫金山就是南京钟山,是明孝陵的所在地!”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