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归依的“地望称”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2年第04期 作者: 李超平 

标签: 读史笔记   风云人物   历史拾遗   

地望称,是古代对人不直呼其名的尊称,有三种不同来源:郡望、为官之地、出生地,如地图中所示,许多的历史名人都有相应的“地望称”。不过,随着近现代行政区域的重新规划,许多“地望称”竟变得无处归依。

清末有一副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乍一看,不知就里,令人如坠云雾中。仔细品味,会发现其中提到了两个人——李鸿章与翁同龢。原来,因李鸿章为合肥人,人们以“地望称”叫他“李合肥”,联中简略为“合肥”。同理,联中“常熟”则指时任户部尚书(司农)的常熟人翁同龢。

地望称,是古代一种不直呼其名的尊称,以地名作为对人的称谓。然而,以何种地名为称谓却很有讲究。《古人称谓漫谈》一书中言及,其有三种不同来源:郡望、为官之地、出生地。

郡望的历史源流最为清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的社会风尚,指某郡最有名望的豪门大族,诸如颍川陈氏、琅玡王氏。当时,郡望极为重要,如学者钱大昕所说:“自魏晋以门第取士,单寒之家,摒弃不论,而士大夫始以郡望自矜。”这种风尚在唐代仍被延续,比如自称“昌黎韩氏”的韩愈,生于河南河阳,河北昌黎指的即是韩姓的郡望。

比较而言,以出生地作为称谓,更易于理解。若往前追溯,有孟襄阳(浩然)、张曲江(九龄)、王临川(安石)到清末民初,以出生地为“地望称”的风气突然流行起来,涌现了一大批新称谓,除了文章开头提到的李合肥、翁常熟,还有曾湘乡(国藩)、张南皮(之洞)、袁项城(世凯)、康南海(有为)等。

责任编辑 / 戴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