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片变形记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2年第04期 作者: 张婷 

标签: 渑池县   遗址   历史拾遗   

初次接触陶片,翻来转去也看不出什么门道
其实,拿到一件残留口沿的陶片时,应该将其口沿的两端与中点视为一个片面,将此平面在眼前端平,残破处即可“蔓延”为一圈口沿,而侧面的弧度亦可就此补齐。

“哇塞!到处都是陶片。”初入仰韶村,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宝贝”让我雀跃不已,兴奋地捡了好多片。

仰韶村,就是着名的仰韶文化的最早发现地。它在中国考古史上极其重要,经常与考古文物打交道的我,对此“神村”向往已久。2011年11月,借参加仰韶村遗址首次发掘90周年纪念活动之因缘,我赴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考察。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田野采集”的这些陶片了。

归程,我有幸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物馆馆长张居中教授邻座,我兴奋地谈起自己的收获,并翻出一块块碎陶片向他“炫耀”。谁知,他不屑地翻看一下说:“这些都是当代的嘛,这一片,早不过文革。”听他这么说,我非常沮丧。

原来,仰韶人制陶时,还没有高级的陶轮,所以仰韶的陶片上,不会有规则的机器轮制的痕迹。我在地里捡的,都是附近工厂烧制的、老乡盖房子剩下的碎瓦片。很可能那些粗糙不起眼的,被我随手扔掉的,才是五六千年前的陶片。

责任编辑 / 张婷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