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兴衰的脚注
菜市口刑场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2年第03期 作者: 张頔 

标签: 读史笔记   历史拾遗   古代生活   西城区   

清朝的犯人,最怕听到的一个地名便是“菜市口”,因为一旦被押解到菜市口,就意味着人生走到了尽头。在这里,上演过一幕幕或荒唐或悲壮,或大快人心或含冤千古的活剧,大清王朝的几乎每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都会在这里留下一个脚注。
过去与未来 即将废弃的建筑是曾经名噪京城的百年老店便宜坊旧址。残砖碎瓦围成的矮墙把旧时的繁华院落和当下的喧嚣闹市就这样简简单单地隔开,一眼望去,便可以同时看到菜市口的过去和未来。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徐健

 

“示众”——极刑之上的刑罚

在上世纪90年代的北京,逢年过节,最热闹的地方除了各大庙会,就要数位于南二环的菜市口了。

其实,菜市口的热闹和繁华要比这早得多,可远溯至明代,这里本是当时北京城内最大的蔬菜市场,并因此而得名。只不过明代时叫做“菜市街”,清代才改称为“菜市口”。所谓菜市口,并不仅指一个路口,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印制的《清北京城图》上标注的菜市口,位于宣外大街与广内大街交汇的路南,东起神仙胡同,西至北半截胡同,是一个区域的泛称。

菜市口的繁华源于其在北京城中所处的特殊位置。明清两代,南方各地的商贾、货物要想抵达京城,除了京杭大运河的水路之外,还有一条旱路——沿太行山东麓,走北京城西南的芦沟桥跨越永定河,从广安门进城。而菜市口恰恰就位于进城后不多远的宣武门外大街和广安门内大街的交汇处。经菜市口向北可入宣武门,向东直行便是正阳门,于是这里变成了集散货物、分流交通的要冲。甚至各省用于接待本省人士赴京考试、经商的地方会所诸如湖广会馆、潮州会馆、南海会馆都聚集于此。

责任编辑 / 杨思  图片编辑 / 徐健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