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亦吉?亦凶?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2年第11期 作者: 凤兮 

标签: 历史拾遗   

说起白色,多数人大概会联想到空无一物,殊不知其中有着深层的文化涵义。它真的只是无色吗?为什么在许多古代神话中,充斥了白色的瑞兽和白衣飘飘的神仙?又为何它被选中成为陪伴死者最后一程的丧服色彩?如今对纯洁白色的推崇还是在延续古老的民俗吗?
无瑕的白
白玉在中国人精神世界里不可或缺,因其洁白而联想到的清白贤明,正是君子所追求的德行。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谈健幸

在色彩学上,白与黑相对,是两个极端。黑表现为光消失的极致,吞没一切色彩。而白则反之,它是光存在的极致,释放一切色彩。既然是光存在的极致,那么,白是否只有一种色相呢?2000多年前的孟子也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

那天,孟子与他的学生告子一起讨论天性的问题,孟子问:天生的即为天性,就像白的被称作白吗?如果是这样,那么:“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玉之白与?”显然不是,白雪之白偏冷,白玉之白偏暖。

如果再追究下去,白的色相也远不止这两种。在以白为部首的字里,还有许多特定的白,有形容月之白的“皎”,有描述人之白的“皙”,有草木开白花的样貌 “晔”。而孟子所言的三种白也分别对应不同的字:羽之白为“白雀”,霜雪之白为“皑”,玉之白则谓“皦”。可见一个“白色”就有无穷色相,而更令人觉得奇怪的是,对中国人而言,白色背后的文化属性也颇为神奇,因为它充满了矛

责任编辑 / 戴莹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