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风俗中的人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08年第03期 作者: 黄秀芳 

标签: 中华遗产卷首语   古代生活   

这期的主打,我们几乎是在过年中完成的。直到正月十五那天,我还在与编辑们讨论一个问题:出现于两千多年前周代的传统节日上巳节为什么消失了。

上巳节在农历三月初三,是古代中国人在春天来临时为踏青赏春迎春举行的一个盛大节日,在唐朝,它甚至是国家的三大节假日之一。但是唐代之后,它与寒食节都被并不是节日的清明兼并了,再后来,连节日里的诸多习俗和仪式也渐渐消失了,只给我们剩下一个叫“春游”的名目。我们现在的春游就是来源于上巳节的传统。

作为节日的上巳节是何时消失的?史籍语焉不详。只是在《新唐书·李泌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唐德宗向四朝元老李泌咨询说:“寒食多与上巳同时,欲以二月名节,自我为古,若何而可?”因此可以初步判定的是,作为假日,上巳节是在唐德宗在位的(779——805年)期间被取消的。到宋朝时,上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祓禊,即驱邪的习俗已渐衰。南宋诗人范成大为此还做诗感叹道:“三日天气新,禊饮传自古。今人不好事,佳节弃如土。”

“今人不好事,佳节弃如土。”如果说,作为节日的消失是国家行为的话,依据范成大的诗,难道说,上巳节诸多习俗的消失则是百姓不愿为?我向一些民俗专家请教,他们的意见基本一致,就是: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反映当时人的思想、宗教信仰并极具实用功能的上巳节必然失去其现实作用,因此其中的一些仪式和习俗自然而然就会消失。换句话说,前人的许多行为在后人看来,就是一种迷信、落后、愚昧,因此不愿也没必要再继承了。果真如此吗?让我们来温习一下远古时期的上巳节吧。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