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裤瑶文化
为易经作注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0年第08期 作者: 磨现强 

标签: 南丹县   民族与宗族   

编者按:

在中国历史上,中原战乱频仍,文化几经颠覆与融合,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而在那些远离统治中心的地区,被人们称为“法度”的各种礼仪文化还存活在日常生活中。正因如此,那些被时光凝固的文化面貌,成了后世学者探求文明脉络不可多得的活生生的依据。无怪乎孔子也生出“礼失而求诸野”的感慨。

有据可考的历史尚且如此,对于文字出现以前的上古史来说,更需要以“求诸野”的方式在山乡村寨、在民族地区搜寻文明遗迹,解读文献记载的种种谜团,从而发现并续写新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本文或许能为陷入僵局的易学理论研究提供全新的切入点和考察方式。这也是我们刊发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

在广西西北,民间有“河池南丹,有钱难返”的说法。对于生活在南丹县大山深处的白裤瑶而言,险峻的地貌无疑是隔离外来文化侵染的绝好屏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们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民族”,在荣誉的背后,是白裤瑶人传承民族文化的独特智慧。
在广西南丹白裤瑶聚居地,时常能够看到女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晾晒百褶裙的场景。这种传统服装是由浆染土布缝制而成,裙子上的花纹并非随意设计,它们包含了白裤瑶独特的文化意义。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张小宁

身处桂西北的崇山峻岭间,时常会让我有种恍如隔世的错觉。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要到广西南丹县八圩乡、里湖乡白裤瑶聚居地调查采风。在最近的一次走访中,一首白裤瑶老人哼唱的古老民歌忽然间勾起了我的兴趣:

责任编辑 / 郭婷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