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人民币的故事
“真有点儿像八国联军进北京”
1947年,日后为新中国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经历了一件让他郁闷不已的事。他带着家眷从陕北一路东行,途经晋绥解放区来到了晋察冀边区的五台县东山区大槐庄,已近饭时,警卫员带着陕甘宁边币去小摊买烧饼。孰料交钱时却被摊主拒绝:“这是什么钱,我们这里只花晋察冀边币,别的钱一概不用!”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时中共各解放区都有自己的银行,如晋察冀有晋察冀边区银行、晋冀鲁豫有冀南银行、山东有北海银行等,这些银行都发行自己的货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流通范围较小、种类繁多的区域性货币和地方流通券。这些货币大多源于抗战时期。那时,各根据地之间处于被敌分割状态,各自为战,为了对付敌人的经济封锁,不得不“自立门户”。但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各解放区开始连成一片,原先的割据状态被打破,野战军跨区作战频繁,各区之间物资交流、贸易往来增多。

在这种情况下,1947年3月,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晋绥、陕甘宁五大战略区的财经要员齐集于河南省武安县冶陶镇(1949年划归河北省),召开华北财经会议,商讨统一财经的问题。而董必武的遭遇则正是在其前往指导这次会议的路程中,烧饼买不来,看到孩子饿得嗷嗷直哭,无奈之下董必武夫人只能以物换物,用一块新布料换了两个烧饼,这件事让董必武感到各解放区之间统一货币的迫切。
4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华北财经办事处,驻地在河北平山县夹峪村,距刘少奇、朱德领导的中央工作委员会驻地西柏坡仅两公里。董必武任主任,杨立三、南汉宸、薛暮桥、汤平为副主任,其余工作人员有五六十人,都是几位副主任从各地银行带去的精英,对各解放区的情况了如指掌。这个精干的机构,可以说肩负起了战时“财经内阁”的神圣使命。除特别重大的问题需经中央批准之外,一般问题由华北财经办事处直接指挥各解放区的财经部门自行解决。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