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露白月明
标签: 中华遗产卷首语
11月22日是小雪节气,那天天气却晴好。午时晴转多云。“小雪”会下雪吗?我很关注。但是最终雪花也未曾光临。有报纸解释说,北京“小雪”无雪,是因为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特征,地处华北中部的北京,每年的初雪应比这稍晚几天。
小雪的失约,令人略感失落。我大概有些崇古心理,总希望老祖宗传下的东西,能像灵丹妙药般有效。记的二十年前的北京,一到“立秋”,不论早晚,雨,总会如期而至,然后天气即刻从炎夏转为爽秋。而早先住在南方时,每逢“惊蛰”,准会听到天边传来的隐隐雷声。
其实,要求创立于两千多年前的二十四节气,至今依旧能与各地气候一一对应,既苛刻也不符合自然之本。首先,当时中原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得多;其次,不同纬度、高度,沿海还是内陆等等,都是造成气候差异的因素。所以公元817年4月28日,诗人白居易游庐山大林寺,才会写下这样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正盛开。”
二十四节气的确立,有天文、气象、物候的根据。所谓天文,即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将太阳从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设为起点,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360度,一回归年,正好为24个节气。因此24个节气,准确反映了太阳照射地球的角度,也准确反映了四季的变化。其中8个节气的名称,春秋“两分”,冬夏“两至”,春夏秋冬“四立”,就是这样确立的。而其余节气,则围绕如何指导农事而定。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