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名将王天培冤死之谜
率领“铁军”屡建奇勋
从1926年7月开始,一场扫除封建军阀势力、统一中国的北伐战争打响了。有道是时势造英雄,王天培这位侗族将领在此时横枪跃马呼啸而出,可谓是战功卓着。然而仅仅一年,他却因背负战败罪名而死,一时令人难解。
王天培(1888〜1927),原名伦忠,字植之,贵州天柱县人。少时志存高远,有心从戎报国,相继入贵州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就读。后来,他加入同盟会,投身了革命,屡建奇功:1911年,他参加了武昌起义,因立有军功于次年被送进保定军校深造;四年后,袁世凯倒行逆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复辟帝制,他又参加了蔡锷领导的护国战争,以一营之寡胜一旅之众,打得袁军旅长马继增无路可逃而自戕;1921年秋,两广军阀沈鸿英伙同陆荣廷暗通北洋军政府,据广西作乱。孙中山下令讨伐。时任团长的王天培奉命出征,再次创造奇迹,以一团之兵击败叛军一旅。王天培骁勇善战,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沈、陆兵乱平息后,他被提拔为黔军第一独立旅旅长,后晋升师长。

1926年,以蒋介石任总司令的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开始北伐。王天培被委任为第十军军长兼左翼前敌总指挥,率部出征。在湖南洪江誓师时,中共党员吴玉章奉党之命代表国民政府亲临大会授旗和讲话,称赞他“是一位忠心耿耿、年轻有为、文武全才的军长”。王部挥师南下,果然不负众望,在湖南新化的首战就告捷。接下来,王天培又统率第九、十两军攻克了常德、沙市、荆州等十余重镇,与其他部队一起横扫湘鄂,然后渡过长江,攻占宜昌,锋芒直指赣皖。他又命第十军自湘而鄂,转战江西,虽然纵横千里,但战果颇丰,收编甚多。
1927年5月,蒋介石举行二期北伐。何应钦、蒋介石、李宗仁分任一、二、三路总指挥。王天培是李宗仁第三路军的前敌总指挥,率部赴前线作战。他领导的第十军虽然因队伍扩编而粮饷装备不足,但斗志不减,在他的英明指挥下,全军将士勇猛迎敌,取安庆、合肥,攻蚌埠,进逼徐州。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