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之畔古村落——丁村

在保存比较好的古代村落群体中,很难再找到一个村落像丁村这样,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虽然它现在的建筑不早于明代晚期,但丁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现,给这里浓浓地涂上了一层历史感。
历史:先祖十余万年前在此繁衍
丁村鼎鼎有名。
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所有论述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书籍都必然讲到丁村。因为,195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在丁村以南一公里处发现了三颗古人类牙齿化石,1956年又发现半块婴儿头骨化石这就是“丁村人”的发现。这三颗牙齿和半块头骨化石,不但弥补了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化石的空缺,还证明了早在十余万年前中华民族的先祖确实在汾河流域繁衍。丁村遗址中大量出土的石器工具和化石就像一部没有文字的编年史,向后人讲述着,远古的人类如何从以狩猎为生到驯养动物并慢慢学会了种植,如何从迁徙狩猎到半定居直至定居。

远古的晋南是由汾河形成的一个非常大的湖泊群,湖泊周围的山岭覆盖着大片的原始森林。丁村的位置正好在森林与湖泊的过渡地带,古人亦渔亦猎,生存比较容易。汾河两岸肥沃的沉积土,又为古人向农业生产转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当浩淼的湖水慢慢退去之后,“丁村人”的后裔也繁衍了不知多少代,晋南盆地成为中华民族文明最活跃的舞台之一。
正因为晋南优越的地理环境,才使它成为中华民族最早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这个中心的地位持续的时间很长,在清光绪《平阳府志》中有一段话概括了晋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故尧、舜、禹三圣更帝迭王,互为都邑……汉晋以来,皆由此以立国。”
图片编辑 / 杨剑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