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图里的科技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08年第04期 作者: 赵雪峰 于汐
标签: 历史拾遗
皇帝的仪仗行进在道路上,浩荡的队伍冠盖如云、鲜衣怒马。如果不特别留意,几乎听不到队列中还有一阵阵有规律的击鼓之声。声音是从一辆很不显眼的独辕车上发出来的,还有人跟在车旁忙碌地记录着什么。这辆车上站着两个憨态可掬的木人,一人司鼓,一人司钟,每走一段,木人就会有规律地敲鼓,有时又敲钟仔细看又不是钟,而是钟状的铃铛,被称为“镯”。
皇帝出行归来,记录是:敲镯5次,击鼓7次。这意味着,皇帝此行往返的路程一共是57里……

《萍乡县湘东镇峡山口地形截段图》为清光绪年间绘制的有等高线的大比例尺实测地形图。图上还绘有计里网格,图左下方用各种颜色符号标出图例。全图详实精确、工笔精细,现存于国家图书馆。
精算距离——推动机械学与数学
后来,这架精巧的装置被隆重载入中国古代机械发明史和中国地图学史。这种机械测量装置的雏形叫记道车,早在西汉就已经产生了,刘歆在《西京杂记》中作了相关记载。相传大科学家、机械天才张衡对记道车进行了改造,使之成为“计里鼓车”。

上图绘制的是在行进时测量距离的机械装置计里鼓车,也有人称它为大章车。它巧妙地利用了齿轮传动系统来记录行程,改变了以往丈量、步量的方式,成为远距离测量的重要工具。(绘图/武其文)
不在仪仗队效力的时候,计里鼓车执行了更多任务测量王土、提供数据。架上一匹宝马,一天之内就可测量上百里路程,这让当时的地图绘制者得益很大。要知道,起初人们只能以步行丈量天下——传世的几件看似技巧成熟的秦汉时期的古地图,比如马王堆地图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完成的。而计里鼓车的出现大大拓展了测距范围,数据较以往更为精确,极大改变了单纯依靠步量的勘测技术的原始面貌,这些在《宋史·舆服志》中有详细记载。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