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官场的“五子登科”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1年第08期 作者: 张程 

标签: 读史笔记   历史拾遗   

“五子登科”这个成语出自《宋史·窦仪传》: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描述一种梦想成真的状态。后来,不同时代的人用它来指代理想的事物,颇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比如旧官僚时期的“五子登科”:说话卖关子,开会摆架子,玩乐有点子,做事没法子,每天混日子;二十一世纪最新版:妻子、孩子、房子、票子、车子;而在晚清官场,则是:赌子、门子、公子、份子、顶子。

图为内蒙古锡林郭勒市多伦县出土的元代“五子登科”画像石。“五子登科”典故出自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先后登科及第的事情,后来《三字经》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该成语逐渐演化为各种“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大家族望子成龙的愿望。但这绝非易事,好比山东省,历史上记载,三四代的“累代甲科”并不少见,但“五子登科”却只有一例,那就是邹平县人李廷桂的五个儿子,在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到嘉庆十六年(1811年)的25年的时间里,先后考中举人和进士,留下一段佳话。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刘朔

赌子

清朝中期后,卖官鬻爵盛行,当官的人越来越多。僧多粥少,官员得到实职越来越不容易。多数官员只能“候补”,等有实缺后再竞争上岗。江苏巡抚丁日昌于同治年间承认:“即如江苏一省言之,道员可由外补之缺,不过二、三员;府、州、县、 同、 通可由外补之缺,亦不过十余员,而候补道约有六、七十人,候补同、通、州、县约有一千余人。夫以千余人补数十员之缺,固已遥遥无期,即循资格而求署事,亦非十数年不能得一年。”很多人从候补到实任遥遥无期,生活无着,只好靠借贷过日子。于是,“赌子”行业应运而生了。

这一行当专门面向候补官员放贷。为什么叫“赌”呢?因为放贷给生活无着的候补官员,对方没有资产可以抵押,而且收益也是不明确的:谁都不能保证候补官员什么时候能得到实缺,得到的是肥缺还是瘦缺。晚清一些官员,候补了一辈子也没有得到实职,死于饥寒或者干脆自尽身亡。贷给他们的钱自然就血本无归了。所以,赌子放贷类似于赌博。

“赌子”行当的一般程序是,先考察候补官员,探听其候补的顺序,顺序靠前的就给予银子;如果顺序不靠前,但候补者有人脉关系的(比如认识某达官显贵或者属于得势的某一派),也贷给银两。说是放贷,这笔钱是不需要还的。赌子会和候补官员签订合同,注明官员一旦得到实职后,要“聘请”自己当随从,并且说明掌管衙门某事。他们就靠做随从的预期收入,来弥补借贷的成本和风险。晚清赌子行当的行情是:“有放银三、四百两,议为稿案门上,管一县讼狱者;议为钱漕门上,管一县征税者。其次放银一、二百两,议为签押门上,管一县案卷者;议为办差门上,管一县杂役者。”还有一些赌子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宁愿多花几百两,帮候补官员的候补顺序向前挪,争取早日收回投资。

责任编辑 / 薛立若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