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集体记忆的老茶馆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08年第03期 作者: 杨飞龙 

标签: 成都市   历史拾遗   文化符号   

这张照片是一位名叫cecil  Beaton 的英国人在抗日战争期间拍摄的。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选取了老成都市内的一家普通茶馆作为摄制背景,把茶馆内的民生世相巧妙地浓缩在方寸之间,仿佛昨日。

成都人好茶,早就远近闻名。对成都而言,茶馆是其最重要的公共场所之一。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成都的茶馆数量一直蝉联于全国首位。据《成都通览》记载,清末民初成都街巷共计516条,而茶馆就有454家,几乎每条街巷都有分布;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成都共有茶馆599家,每天茶客多达12万人,而当时全市人口还不到60万。如今,成都的茶馆更是星罗棋布,大大小小,不下数千家,“喝在成都”的美誉也因此蜚声中外,以至有人把成都茶馆与巴黎酒吧、维也纳咖啡馆并列称为“世界之饮”。

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的生活节奏,作为“天府之国”腹地的成都,其节奏感便是那种“慢活”式的悠然。百年兴盛的饮茶业,便是这种闲适生活的最好注脚。事实上,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川西地区,坐茶馆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很多成都人来说,他们的一天是从喝早茶开始的。大清早,老茶客们就去坐茶馆了,他们呼吸着早晨的清新空气,和别的茶客神聊,一同摆龙门阵。待到茶水白了,方才神清气爽地归去。民国时期着名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成都时,曾写有一首打油诗描绘当地“茶客”们的生活,其中两句是:“一个人无事大街数石板,两个人进茶铺从早坐到晚。”

可见,在绝大多数成都人眼中,茶馆是他们人生记忆中最刻骨铭心的场景。在那里,处处镌刻着人们关于这座城市历史与文化的记忆,构成和体现着成都人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态度,建构着一种不言而喻的“集体记忆”。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