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惊的骨头
标签: 文化符号


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即为“惊”。受惊了,一般都需要抚慰一下,是为“压惊”。《三国演义》里,曹操历尽艰险侥幸从华容道脱身回到南郡,曹仁随即为他设宴摆酒;《二刻拍案惊奇》中,一个聪明伶俐的五岁小孩儿智斗强盗,宋神宗特意御赐黄金犀角,都是“压惊”……
不过用酒食、财物来安慰的方法,对周岁以内的婴儿则全然无用。婴儿又最容易受到惊吓,一则襁褓里的孩子没什么见识,再则他们的神经感官远未发育完善,因此常会对陌生的面孔、事物流露出一副惊恐万分的样子,与大人受到猛烈刺激的结果等量齐观,轻者哭闹、重者发烧呕吐。为婴儿“压惊”的方法极为独特,例如戴“猪惊骨”——一小块被串在红绳上的骨制装饰,椭圆形,小如花生。
貌不惊人的“猪惊骨”据说极有神效,戴在宝宝的手腕、脚腕,即可安神消惊,乃至退烧祛病。它的样子一面看起来,有两个浑圆的黑洞和一牙儿裂开的嘴巴,正好形如人脸,另一面却有两只耸起的尖角,便如龙头。
除了猪惊骨,还有一种东西也很稀罕——鲤鱼,而且要身长一米以上的特大鲤鱼,落网之鱼最抢手的不是鱼肉,倒是鱼头内的一块顶骨,它的形状如展翅的蝙蝠,被称作“鱼惊”。据说只有特大鲤鱼才有“鱼惊”,也才有“压惊”的神力。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