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万岁》
从红画到黑画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1年第09期 作者: 王苏丹 

标签: 读画笔记   文化遗产   

曹庆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副主任

评判宣传画好坏的标准,在于它只是政治图解,还是又往前继续走了一步?哈琼文的《毛主席万岁》便是后者。他没有直接刻画毛主席,而是用了一对母女,这样含蓄的创意转换,在那个时代的大量直接刻画领袖人物的宣传画里,是不拘一格且高明的,其中便体现了画家的智慧。就这么一点,一层窗户纸就捅破了,也被大家记住了。

哈琼文创作的《毛主席万岁》中,有太多的不一般。最为关键的是,它并未出现毛主席的形象,而是采用了一对母女及鲜花来表达主题。如此一来,原先直白为主的宣传画表达,转为含蓄,显得别具匠心。
这是一幅家喻户晓的画——它诞生于政治气氛最为热烈的时期;它曾于大量沉闷的图解式宣传画中脱颖而出,使人眼前一亮;它曾带给创作者哈琼文以兴奋、荣誉,乃至挫折、绝望……如今,它也留与了哈琼文和这个世界,一段难以磨灭的历史记忆。

没有描绘毛主席的《毛主席万岁》,在1959年绝对是一幅“非主流”的主旋律宣传画,它是画家应上级要求创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的作品。

这幅把抽象的口号具化成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宣传画,充满了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真挚阳光感和幸福感,并用色彩的纯度和饱和度别致地体现出“大跃进”的温度。它的大胆和绚烂,让人过目难忘。

责任编辑 / 戴莹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