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09年第12期
标签: 消息
国内
禹墟发现四千年前小麦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最近在对安徽禹墟遗址的文化层土壤标本浮选过程中,发现了5粒炭化小麦颗粒。据考古队负责人王吉怀介绍,科研人员在对这些颗粒进行认真比对后,发现籽粒腹沟明显,确认就是小麦的炭化颗粒。这些麦粒年代距今有4100年,它们入土前经过炊煮,入土后若干年就干结炭化,使原有的形状得以保存。从已知的考古报告来看,“以前淮河流域最早发现小麦的记录是亳州钓鱼台遗址,年代为春秋中晚期。禹墟此次发现的小麦是淮河流域年代最早的古代遗存,填补了我国史前农业考古的一项空白。” 王吉怀说。
中国首座文字博物馆开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的历史,通过文字的记录和梳理,其发展轨迹变得脉络清晰、有章可循。近日,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在甲骨文的故乡——河南安阳隆重开馆,它以出土文字文物为支撑,荟萃了历代文字样本精华,集中展示了甲骨文、金文、陶文、玉石文字、简牍帛书、历代碑碣、汉字信息印刷术、汉字信息处理、少数民族文字等和文字有关的诸多内容,人们在其中可尽览中国文字从远古“婴儿期”发展至今的光辉历程。“目前中国文字博物馆展出文物4123件,其中有16件国宝级的重点文物,包括司母戊鼎、吴王光鉴、盘、睡虎地秦简、鄂君启节、子鱼尊、亚长钺、两诏铜椭量、秦二世元年诏版、秦两诏铜权、大官、十八年寺工铍、居延汉简、楚曲子赤角、中山国铜方壶、曾仲父壶等。 更反映了中国文字发展史基本脉络,被誉为‘一部让世人领略中华文明的景观式文字大典’。”该馆首任馆长冯其庸先生介绍说。
一枚唐“海兽葡萄镜”刷新拍卖纪录

日前,在中国嘉德举行的2009年秋季拍卖会上,一枚唐“海兽葡萄镜”以268.8万元人民币刷新了国内铜镜拍卖的成交纪录。海兽葡萄镜为唐代最具代表性的铜镜,但品相好者极为少见。此次拍卖的海兽葡萄镜背面恢宏大气,构思精巧奇妙,纹饰精湛华丽,分为内、外二区,内区以葡萄叶蔓为地,六只瑞兽两两相对,或匍或卧、奔腾跳跃、嬉戏玩耍,表情刻画生动有趣,长不赢寸的动物身上,毛发和脊椎的每一个关节都纤毫毕现;外区饰两头追逐的野猪,两只振翅的凤鸟,一对雌雄梅花鹿,两只曲颈翱翔的飞鹤,其间饰葡萄叶蔓,镜缘处饰团花纹,是盛唐工艺发展水平达到巅峰状态的极好佐证。
国外
日本发现《源氏物语》“巢守帖”之古抄本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着,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成书年份一直存在争议。它在日本开启了“物哀”的时代,在这以后,日本的小说中明显带有一种淡淡的悲伤。而“物哀”也成为日本一种全国性的民族意识。近日,日本中央大学中古文学部教授池田和臣发现并确认了两页《源氏物语》续篇“巢守帖”的古书抄本。据悉,《源氏物语》共54帖,此次发现的“巢守帖”讲述了主人公为光源氏次子薰生下男孩的“巢守君”为回避光源氏之孙宫的求爱,隐居到山中修行佛法的故事,其人物关系图中记载的“中君”和“式部卿宫”的名字也与《源氏物语》完全一致,成为探寻《源氏物语》变迁的珍贵资料。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